大学生志愿公益服务,想说爱你不容易! | 深度
在有些学校,像图书馆整理图书,校园里清除小广告这样本来由贫困学生勤工俭学的工作,现在都变成了“学生志愿者”来干,反而使得最需要这些工作机会的贫困生失去了宝贵的收入。
而且参加的同学本就不情愿,负责管理的老师或者学生干部也大多马马虎虎,导致最终工作的完成情况惨不忍睹,甚至变成了走形式帮倒忙。“志愿者”们走之后还得安排人把他们的活重新干一遍。
这种“志愿活动”的强制化庸俗化,使得大学生的志愿热情越来越不被尊重,而被当成了可以随意利用的免费劳动力.。
甚至地方政府办个展会活动,也习惯性地让当地高校出大批的学生,做时间长达一两个月,每天七八个小时的引领指路,售票检票这样和“志愿”根本扯不上边的工作,而且同学们假如不去,就会面临学校的纪律处罚。
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部分高校,这种变了味的“志愿服务”还导致了学生和家长的群体抗议。
这种耽误同学们的正常学习和休息时间,名为搞志愿活动,实际却是抓壮丁的行为,当然会引起同学们的强烈反感和抵制,最终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,导致”大学生志愿活动“也顺带着被污名化。
那么,大学生怎样做志愿服务,怎样才能避免“被志愿”,真正能够从中得到乐趣和提高呢?
衡量一个志愿公益活动值不值得去做,具体标准自然是见仁见智,但基本的评判标准就是以下的三点:
1 活动的组织者是否靠谱
社会志愿活动这个领域,几年前还是无人问津的冷馒头,这两年却突然变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。
但在相关社会组织勃然而兴的过程中,难免泥沙俱下。近年以来,这些不靠谱的活动组织方也层出不穷,给参与活动的学校,社团,以及企业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,更重要的是让参与志愿服务同学的奉献热情,直接被浇了一盆冷水。
不少志愿活动的组织方自身既不了解活动涉及领域的真实状况,又没有保证活动顺利举办必须的管理经验,骨干人员以及资金支持,就凭着一个想当然的点子和一张嘴忽悠,租间办公室拉三四个工作人员,就敢做全国性的大学校园公益活动,号称参与学生几万人。
宣传时无限夸大自己的实力,但越运作越左支右拙,最后终于没法自圆其说,活动要么虎头蛇尾要么就变成无休止的打架扯皮,甚至还有的组织方见事不妙直接卷钱跑路。给参与的学校,学生和社团留下了一地鸡毛和无穷的纠纷。
只有真正具有相当实力和信誉背书,并能够为自己发起的活动提供足够支持的主办方,才值得同学们信赖,并为活动投入心力。
皮包机构办公益,就好像小孩玩举重杠铃,举得越重,摔得越惨。
2 参与的活动是否真的解决社会问题。
大家可能都听过那个“小学生扶老奶奶过马路”的故事,小学生拿到了大红花,但被小学生扶着来来回回过了几十趟马路的老奶奶,恐怕这辈子也不敢再接受这样的“帮助”了。
很多去边远山区中小学支教,去老人院陪老人聊天,以及一些中短期的西部实践计划,这样的志愿活动模式近些年广受诟病的原因就在这里。
2010年,一篇源自法大BBS的文章传遍了全国许多大学的校园网络。文章以一个山区孩子的口吻写成,题目是:《叔叔阿姨请不要来我们这里支教了》。
文中“你们所给与的远不是我们想要的,你们的爱心破坏了我们心灵的安静,你们的奉献破坏了我们传统的善良”这样的文字,虽然有些一棍子打死的偏颇,但仍然得到了不少社会大众,以及身边参加过山区支教活动的同学的共鸣。
把一群并不知道应该怎样当老师,事先也没经过任何专门培训的大学生,直接送到山区或者西部,想当然的认为他们的到来,就能给当地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,而且支教期结束后大家直接回家,也没有科学的表现评价和结果评估。
大家参与志愿服务全凭一腔热血,真正想为当地孩子做些事情的志愿者的想法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持,抱着来旅游的心态滥竽充数的人也能糊弄过去,给自己的简历加上一笔“山区支教”的条目。
参加这样放羊式的的社会公益实践,虽然能够收获一纸证明,但对于真的想用自己的头脑和努力改变一些事情的同学来说,这样的公益经历可能往往是非常失望,而且非常不公平的。
3 参与的活动是否能够发挥你的特长和专业知识,是否能促进自身的素质发展。
现在不少学生志愿活动的组织方,学生社团,甚至学校都有这样的错误观念:大学生的时间不值钱,大学生就是最好的廉价劳动力,怎么随便用都可以,浪费一点也无所谓。
甚至一些同学自己也被这种想法所传染,把参与志愿活动当成做苦力,到底是干什么,反正我也不在乎,人家指示我去哪我就去哪,命令我干点啥就干啥。
做志愿做公益,显然不应该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毕业要求,也不应该是大学四年的事,而应该成为一种责任感和习惯,从回报社会的过程中找寻自我价值的升华,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,才能够建立足以持久的正反馈循环,
这种“革命战士是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”的“螺丝钉”精神非常高尚,但每次都这样做重复机械的劳动,你真的能够贡献100%的效率吗?参与一次两次可能还能坚持,你真的能从中找到动力,支持自己长久地把公益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吗?
从国外的经验来看,真正专业的公益活动组织方,都是把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放在第一位,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,自然事半功倍,而且不会出现一颗好心帮了倒忙的现象。
但国内的公益事业刚刚起步,大部分的组织方自身都谈不上专业,更加无法帮助参与者实现自身的专业价值。
再过几天,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开始了,你还记得当年你还坐在高考考场里,幻想着未来的样子吗?
但高考结束后,这些学弟学妹们马上迎来的就是大学志愿的选择。
在大学里拼搏着的我们都懂,这次对于学校和专业的选择,对于他们今后四年,乃至一生的事业和生活有多么重要。
我们高中的同学里,恐怕都有因为报错了学校导致掉进空档的,本来能上一本的只能被二本录取,本来能上本科的只能去专科。记得我当年班里,因为这个原因不得不复读再赌上一年青春的同学,就有好几位。
我们的大学同学里,恐怕也一定有稀里糊涂选了个专业,到了大学才发现完全不适合自己,但木已成舟为时已晚,有的还在挣扎着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,有的则早已随波逐流,放弃了学业的追求而变成了大学里的颓废一族。
人生就是这样,有时就是一步走错,全盘皆输。
在这种时候,咱们放下那些社会责任,志愿公益之类的辞藻,就单纯地作为一个学长学姐,你难道不想帮帮他们吗?
全国学业发展联盟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发动“高考报考公益行”活动,打算和已经对大学生活学习有一定认识的你一起,回到高中母校,帮助你的学弟学妹们选择志愿,传授志愿填报的经验技巧,帮他们避免遭受“十年努力却败于三天报考”的痛苦。
全国学业发展联盟(N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ssociation)是一家全国性校园学业发展类社团公益联盟,聚合各高校以提升大学生科学研究、公益服务、职业发展、创新创业等学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业发展类社团,搭建一个沟通,交流,学习,成长的平台。
目前联盟已有成员社团300余个,成功举办过创业公益巡讲、社团领袖论坛、RISE私享会等精品公益活动,并积累了丰富的组织公益活动的经验。
这次“高考报考公益行”活动的独特之处,就在于你帮助的对象就是来自和你同一所高中的学弟学妹,通过亲自回母校或线上分享,给学弟学妹传授志愿填报的经验技巧。
同时联盟将对所有参与计划的志愿者进行为期几天的专门培训,培训内容包括:学校和专业认知,报考技能,报考工具使用等,让你的高等教育背景和这些志愿报考的专门技能无缝连接,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。
如果你对这个活动感兴趣,
如果你想在人生的关键阶段帮学弟学妹们做点有意义的事情,
请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了解“高考报考公益行“活动的细节。